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动态 » 正文

不用耳朵也能听音乐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04-27  浏览次数:411
核心提示:【上海机械网】转载
 人的五官各有分工,其中耳朵的作用功不可没,外界的声音,通过耳膜振动,把信号传到大脑,人才能够“听见”。“听”一般是耳朵的事,然而,美尔斯通公司发明的一种骨导式助听器却让耳朵“靠边站”。这种新型助听器可以贴在太阳穴附近,或者戴在头上,通过头骨振动让人感知外界风吹草动,这对耳聋者实在是一种福音,尤其是对于那些耳道闭锁,无耳道的人们来讲更是获得了重新聆听美妙声音的愿望。

  既然骨导助听器这么神奇,大家一定很想详细了解一下吧,下面先给大家介绍一下骨传导技术,什么是骨传导,以及骨传导的原理。
                               QQ截图20160427084107

骨传导?很多人对这种声音传播方式不是很了解

  把一支音叉放在面前,敲击音叉发声,声音通过空气传入耳朵,引起了我们鼓膜的振动,产生听觉。

  用牙咬住音叉的尾部,再用相同的力敲击音叉,音叉振动发出的声音通过牙齿、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这样也能引起听觉。

  在上面的两次实验中,前一次听到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来的,后一次主要是通过骨头传导的。这就是声音的另一种传导方式──骨传导。

  比较两次听到的声音,后一次比前一次要明显清晰一些,响亮一些。我们换用铅笔来做下这个实验,感觉两次声音也明显不同。从这个实验中我们可以发现:头骨、颌骨能够传播声音,并且传声的效果比空气好。生活中,我们听到自己挠脑袋、刷牙、吃饼干的声音,也主要是通过骨传导的方式听到的。所以这些声音我们自己能听得很清晰很响,而旁边的人通过空气听到的声音就不是很大了。

  在春晚上中国残疾人艺术团21名聋哑演员表演的《千手观音》,她以其吉祥如意的寓意、优雅曼妙的舞姿,赢得了亿万观众的高度评价。对于聋人来说,学跳舞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她们几乎听不到音乐,无法感觉到韵律。手语老师就成为她们的“耳朵”,老师们用手势跟她们交流。但对于音乐的节奏而言,仅用手势的理解是不够的。所以她们在平时训练时候,是把音响的声音放得很大,让演员们趴在地板上感受旋律的振动。或者她们站在一条长长的木凳上,让音乐的振动通过木凳,用骨传导的方式传递给她们。经过演员们的反复练习,她们最终把舞蹈动作与音乐韵律完美融合起来,用形态把音乐的内涵充分表现出来。甚至也可以说,没有骨传导这种听声音的方式,就不可能会有极具震撼力的《千手观音》!

  据说,音乐家贝多芬耳聋后,就是用牙咬住木棒的一端,另一端顶在钢琴上利用骨传导的方式来听自己演奏的钢琴声,从而继续进行创作的。

  自然界的一些动物也能通过骨传导的方式感知周围的声音。比如生活在海洋里的鲸鱼是通过下颚骨来获取水中的声音;蛇的听觉器官没有外耳和鼓膜,所以无法通过空气来听到声音,但有些蛇却可以利用骨传导的方式来感知周围的声音。

  因为骨传导的方式也能听到声音,所以给那些失去听觉的人带来了福音。骨导助听器就是将放大的电信号转换为机械振动后,通过放在耳后乳突部位的骨导震荡器使颅骨产生振动,患者就能利用骨传导的方式来感受到声音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在还出现了骨传导手机、骨传导扬声器,这些也都是运用了骨传声的原理。

  大家了解了骨传导之后对骨导助听器就应该不陌生了吧。

  骨传导技术是基于振骨传音的原理,通过人体头骨振动作为声源体的传播媒介来实现声音传送的通信方式。与传统的气导式耳机最大区别在于,用骨传导耳机接收声音的时候,不必放入耳中,只需将骨传导耳机贴近双耳的前侧即可听见声音。

  骨导助听器不仅对传音性耳聋听力补偿效果显著,而且对感音性耳聋的听力补偿也同样明显。其原因是骨导助听器是直接作用于颅骨或耳鼓,不受外耳道和中耳的影响、直接传递到听神经,所以声音清晰,还原度也高。数字处理的骨导助听器摆脱了环境的影响,排除了传统助听器将使用者周围的所有声源都带进使用者的耳朵。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